2025年3月学习资料(子课题二)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3-19 14:10:47 浏览次数: 【字体: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

幼儿园融合教育中自闭症儿童同伴接纳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学习资料

题目

《家庭环境中语言康复教育的现状》

作者:

郭鹏

学习形式:

论文

学习时间:

20253

(一)学前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类型

与同龄的非自闭症儿童相比较,自闭症儿童在学前阶段的语言发展往往显示出较慢的增长速度。在某些情况下,随着儿童逐渐成长,他们掌握的语言技巧可能会出现衰退的现象[3]。依据语言发展的严重性及其根源,这些问题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的障碍类型:发音障碍、语言理解障碍、语言表达障碍。

1.发音障碍

发音障碍通常以两种主要形式呈现:一部分学龄前自闭症儿童尽管具有正常的听力,却未能发展出有效的语言交流技巧,这通常与失语症相关;另一部分儿童可能会发出尖叫声等非言语声响。此外,不少自闭症儿童在发音过程中可能会维持单一的音调或产生异常尖锐的音调。他们的语音缺少必要的抑扬顿挫和流畅性,给人一种机械且缺乏情感的听觉感受。

2.语言理解障碍

大多数学龄前自闭症儿童在语言理解上面临挑战,他们往往难以精确理解词汇的含义。这些孩子通

常难以识别他人话语中的肯定或否定意图,并且不经常使用肯定性词汇,如“是”或“好”。他们的思考方式倾向于具体而非抽象,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障碍。此外,他们通常难以掌握日常会话中的习惯性表达,可能会对语言的规范和上下文做出错误的解读。同时,他们在处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任务时也表现出困难,对于代词之间的关联和区别的理解同样充满挑战。

3.语言表达障碍

虽然语言的基本作用在于对话和叙述,但学龄前自闭症儿童在语言的表达方面遭遇了多重障碍。例如,他们的说话可能缺少情感色彩,更偏向于单向的陈述而非互动性的对话;他们在开始交流时的积极性不高,并且在描述个人的情感和体验时很少使用语言,即便如此,他们所使用的词汇或句式往往也不恰当。另外,他们的语言有时会出现重复性的回声或者创造性地使用新词汇。

(二)家庭环境中语言康复教育的挑战

1.缺失的语言学习与实践机遇

在一些家庭中,家长往往会在无需任何条件立即满足学前自闭症儿童的所有需求,这种做法可能导致学前自闭症儿童缺少主动表达的动机。因为通常在学前自闭症儿童尚未尝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之前,家长就已经满足了这些需求[5]。要转变这一局面,关键在于首先为学前自闭症儿童提供表达自己的机会,随后再系统地引导他们学习和掌握语言技能。若学前自闭症儿童在采用非语言方式表达时得到了家长的积极响应,可能会无意中强化了他们的非语言交流倾向,使得他们在将来遇到类似情况时,仍旧倾向于使用这些非语言的“恰当”信号。

2.语言培养与思维进步结合的不足

在沟通互动中,学龄前自闭症儿童很少顾及他人的兴趣和理解水平,他们的语言表述常常缺少条理和明确性,这反映出他们倾向于从自我角度出发的思考方式。在家庭康复教育的背景下,部分家长可能过分强调语言训练的形式而忽略了其深层内容,未能深刻领会语言教学的真正价值。为了促进语言技巧与认知能力的协调进步,家庭中的康复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旨在教导儿童学会相互理解,培养从他人视角出发的思考方式,以此逐步超越自我中心的思维局限。同时,在孩子被诊断出自闭症之后,家长应摒弃急于迅速彻底康复的期望,转而应该充分发挥家庭训练的优势,致力于达成一个长期且持续的康复过程。

心得体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学前自闭症儿童所面临的语言发展障碍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尽管如此,由于一些家长对相关知识了解不足,部分学前自闭症儿童在成长的黄金早期未能接受到必要的康复教育。此外,现有的社会保障系统尚未完全满足这些家庭的康复服务需求,这迫使许多家庭必须自行探索解决之道

 

 

 苏州工业园区新洲幼儿园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