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学习资料(子课题一)
苏州工业园区“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劳动教育的研究》
课题学习资料
书目(题目) 《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个案研究》 | 作者 周洋 | 形式 论文形式 |
幼儿园课程的定义主要有三类经典的观点:1.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卢乐 山(1991)将幼儿园课程定义为“幼儿园整体教育或某一科目教学的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时间安排等。” [1] ;2.幼儿园课程即教学活动。“中国幼儿园课程政策 研究”课题组的界定为“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学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 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3.幼儿园课 程即有益的学习经验。虞永平(2001)将幼儿课程定义为“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 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地选择、组织和提供的综合性的、有益的 经验”。 [2] “经验”与“活动”密不可分,因此本研究将幼儿园课程界定为:幼儿园课 程是基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文化背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积极主 动投入其中的多样化活动,是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在生活和游戏中获得有益经验的 过程。 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可以看出,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是要培养有生 活力的人,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应来源于幼儿生活实际,并且幼儿劳动的 目的又要回归生活。幼儿园的劳动教育课程应倡导让幼儿通过“做”来解决生活 问题,最大限度的让幼儿动手操作、手脑结合,鼓励幼儿大胆做,在做中学。陈 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强调“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是重要的劳动教育 课程资源,应当充分利用。陈鹤琴还提出了“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 方针,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教学原则也应当围绕“做”进行,让幼儿在“做” 的过程中获得直接体验和感性经验,再对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同时“活教育”倡导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要引导幼儿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进行学习,教师应该做好 观察者的角色,给幼儿充足的学习机会,激发幼儿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 让幼儿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丰富幼儿的劳动情感。 基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以及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本研究将幼儿园 劳动教育课程界定为:基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 地向幼儿传授自我服务和集体服务的劳动知识与技能、树立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与劳动态度、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并珍惜劳动成果的集体教学活动,是 幼儿积极主动地通过多种感官获得有益劳动经验的过程。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 构成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保障机制五要素。 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活动设计则属于一种具体的课程设计,是为了支持幼儿更有效地学 习,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预先运用系统方法对活动进行规划 和组织的过程。[1]靳玉乐(2005)认为课程实施是将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 王春燕(2003)认为,幼儿园课程实施是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是计划形态 的课程经过教师的理解与转换,与儿童发生直接联系、真正对儿童产生教育影响 的过程。 [2]高敬认为幼儿园课程建设主要是指幼儿园以国家、地方教育纲要和课 程指南的精神为依据,再根据幼儿园的教育哲学、办学理念、幼儿需要、教师水 平和资源条件等情况,对幼儿园课程进行规划、管理和完善,使课程适应幼儿园 实际并不断得以发展的长期而系统的工程。[3] 在本研究中,将从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两方面展开研究, 从静态层面和动态层面共同厘清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状况与实施情况。因 此,本研究将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界定为:幼儿园从本园办学理念出发,基 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出包括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制定、 课程内容选择、课程组织形式与课程教学方法的劳动教育课程方案。本研究将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界定为:幼儿园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建立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保障机制,将静态层面的劳动教育课程设计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付之于实践的动态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管理层根据实践效果和各方建议持续进行课程改进。 正确认识劳育与德育的关系 正确梳理劳育和德育的辩证关系,认识劳育的正确地位。狭义的劳动教育专 指以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为目的的劳动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广义的劳动教育 包含“三重含义”;一是作为德育内容的劳动教育;二是作为“五育”之一的劳 动技术教育(综合技术教育);三是作为实现育人目标重要途径的劳动活动。[1] 《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以劳动 教育课程培养幼儿的劳动素养与劳动精神,促进幼儿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实现以 劳树德;以德育提升幼儿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思想上认识劳育的价值 意识,从而热爱劳动,实现以德践劳。劳育和德育是相互独立又彼此融合的两部 分,但是目前部分幼儿园盲目的将劳动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工具 价值取向将劳动教育作为德育的工具,模糊了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的正确地 位。 幼儿园应明确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地位,它不是德育的简单附属和下 位内容,正确认识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和五大领域的内容本来就会有交替有重 叠,但这更要梳理清楚各大领域课程的脉络体系,梳理清楚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 内容和实施方法,不能因为有重叠就将劳动教育课程简单强加到其他领域之中, 导致教师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地位不清晰。其次,在明确劳动教育正确地位的基础 上,幼儿园的劳动教育课程应坚持在以劳育人的基础上,加深五育之间的融合与 渗透发展,发挥劳动教育课程全面育人的价值作用。五育融合是教育课程建设的 必然趋势,既要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中进行劳动教育,也要让劳动教育返 回并进入其他“各育”之中。[2] 加强教师对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全面认识 教师对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认识不够全面,应当加强教师对劳动教育课程内 容的全面认识。很多教师认为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就是吃饭喝水、穿脱衣物、整 理玩具、打扫卫生、叠被子、擦桌椅、值日生等,尤其是新手教师更容易产生这样的误区,因为很多新手型教师对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的了解很少,这种对劳动 教育课程内容片面的认识就将劳动教育课程的目的简化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 培养。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还应包括为他人和集体服务、手工制作劳动、认识成人 劳动和种植饲养劳动等等。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具体内容还包括传统手工艺劳 动,比如扎染、纺织等;种植饲养劳动,如种粮食、饲养小兔子、小乌龟等;制 作食物等生活劳动,比如能择菜、搓汤圆、包饺子等简单技能;认识成人劳动, 了解各行各业,重点是认识劳动者通过劳动为我们创造的社会价值,知道劳动的 辛苦和不容易。劳动教育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劳动素养的全面发展,所以仅靠 穿脱衣物、整理玩具等自我服务技能的培养难以实现幼儿劳动素养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重新认识并梳理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思考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关 系,做到全面培养幼儿的劳动素养。 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指导蓝本。一份系统化 的劳动教育课程方案是宏观政策与具体实施之间的桥梁。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体 系应包括:基于本园课程背景与特色分析劳动教育课程的条件和理念,符合本园 幼儿学习和发展需求的劳动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目标相一致的劳动教育课程内 容,适宜的教学方法,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与管理体系。虽然在研究的过程中很 多教师认为自己的劳动活动缺乏趣味性,内容具有局限性,不知道怎么开展劳动 教育课程,没有可供参考借鉴的优质资源,幼儿园的劳动教育课程还在探究起步 阶段,没有课参考借鉴的文件或蓝本等问题导致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一直没 有完善,但其实幼儿园里面的优质教师还是很多的,凭借着优质教师的能力和智 慧可以制作出一份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幼儿园可从目标、内容、方法、评 价、保障机制五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展开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 劳动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包括总目标和分目标,还有各年龄阶段的目标以及具体劳动教学活动的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要,目标要包括劳动素养的全方面,不能单纯的以劳动技能作为目标。
| ||
心得体会: 劳动教育课程评价要注重多方主体共同参与评价过程,评价的方法要多样化,评价的形式切勿功利化,教师应减少在劳动教育课程中使用小红花等物质奖励手段,应多口头鼓励肯定幼儿的劳动成果和劳动价值,从而培养幼儿内在良好劳动品质的形成。 |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