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学习资料(子课题一)
苏州市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专项课题
《新时代幼儿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课题学习资料
书目(题目)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 作者 赵明、蔡淑兰 | 形式 知网学习 |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职业理想、发挥才能、满足需要的一种持续快乐的体验。提升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可以使其增强职业认同感,提高师资队伍质量。体验持续不断的职业幸福感。职业认同感低的教师在工作中则会产生不良情绪体验和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失范行为。由于教师自身对该职业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职业角色定位,造成了职业认同感低下,影响了职业幸福感的获得。 教师树立教育信仰,有利于获得职业幸福感。虐童事件的发生,不能全部归因于教师知识的贫乏、素质的低下,更重要的是教育信仰的缺失。教育信仰是一种占据人的精神世界并具有支配作用的信念,它不同于一般的教育信念。幼儿园内部的人际关系会影响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 幼儿园教师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师幼互动,在环境创设过程中需要同行协助;在专业提升中,需要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与点拨;任何一项人际关系都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相反在不和谐的人际关系里,可能任何一个小的触发点都会造成教师情绪失控、行为失控,对幼儿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幼儿园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 3-6 岁幼儿。这一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迅速、活泼好动,教师要每时每刻注意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防止意外的发生,做好安全工作。长此以往的高压状态下工作,可能造成教师丧失工作热情,产生职业倦怠,甚至对幼儿出现谩骂、人身伤害等行为。 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策略: 1.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尽管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但同时也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当客观环境不能满足个体的条件时,教师可以通过自我调适来更好地适应环境、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建立起强大的心理防御机制,以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享受职业之美。面对动态的、发展的教育对象,以研究者的姿态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享受进行研究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当教师把职业幸福感当作内在追求的时候,才真正树立起主人翁意识,表现出强烈的专业自觉性,产生职业认同感,体验完成工作的幸福感。真正的铜墙铁壁,一定是教师们用爱心、责任心,用敬业、专业共同搭建起来的,而冷冰冰的摄像头一定不是必然的选择。 2.家园互信 将孩子的小手交到老师的大手里,是家长对幼儿园最大的信任。家长对老师的信任不仅是对老师最大的尊重,也是让幼儿从小形成对周围人的安全感,而安全感的形成,是孩子们以后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幼儿园则要做好家长和教师的工作,消除矛盾,建立良好的家园互信机制。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和谐的人际关系里保持身心健康的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幼儿才能在家园互信机制中获得最健康的成长,这是一种双赢状态。 3.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 通过科学管理,形成合理的班级规模,实现“师幼比例”合理化,这是提高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有效途径。合理的“师幼比例”,一方面可以使教师确保每一个孩子的安全;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的压力和倦怠感,保证了合理的工作量,守护了教师的幸福感。人本管理是基于人的情感、需要、发展的角度出发去管理的模式。 幼儿园是教师每天工作的地方,幼儿园要营造宽松的氛围、轻松的工作环境,增加教师主人翁意识和家的归属感。 | ||
心得体会:管理者的人文情怀,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公平公正、合情合理地处理各种工作和人际关系,提供人性化服务和爱的关怀,让教师真正感受到幸福,在精神上体验到快乐。幼儿在园是否安全、是否被关注,幼儿园教育质量如何,本质上是靠管理,而非靠监控,监控有死角,只有管理可以无死角。 |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